逛完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再繼續往前進吧!

隔壁就是美麗的北投溫泉博物館,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這棟囉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是溫泉公共浴場,建於1913年,也是日據時代的建築

看起來小小間,當時可是號稱東南亞最大的溫泉公共浴場哦!

兩層樓的仿英式磚造建築,取材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型式

所以裡頭還是有些許日式的影子,尤其是內部

經過多年當地居民的奔走後,於1998年經台北市政府整修完成,為市定三級古蹟

 

北投溫泉博物館

 

個人很喜歡這棟建築,天氣晴朗時藍天、大樹與綠地更能襯托它的秀麗

 

北投溫泉博物館

 

屋外的樹木在九、十月份就結了小小的果實

 

北投溫泉博物館

 

其實北投溫泉博物館的窗戶開得也不少,室內還算明亮

重點是磚牆的色澤實在太美,令人想趴在上面感受一下歲月的流逝

 

北投溫泉博物館

 

依山勢坡地而建的溫泉博物館,入口設置在二樓的位置

為要保護二樓大面積鋪設的木質地板,進去裡面都要換上館方準備的拖鞋

是不太需要擔心香港腳之類的,因為館方人員還滿勤於噴灑酒精

 

北投溫泉博物館

 

整齊亮麗的木地板,總覺得走快一點很容易滑倒 囧...

不過踩踏其上所發出的厚實聲響讓人覺得好舒服啊

 

北投溫泉博物館

 

雖說溫泉博物館主體是以磚造為主,二樓還是有外覆雨淋板

另外黑瓦屋頂也設有通風窗

 

北投溫泉博物館

 

結合英式和日式的走廊,二樓當時主要給泡完溫泉的客人休息用的

走廊通向一旁的望樓,望樓望樓,顧名思義就是讓人眺望美景的地方囉

在當時沒有高樓大廈的年代,溫泉博物館這邊地勢就已經有點高

穿著浴衣、坐在望樓乘涼欣賞北投的美景,想必非常愜意

 

北投溫泉博物館

 

很有味道的拉門,就是常在卡通裡看到小孩很白目把紙戳一個洞、偷看的拉門

 

北投溫泉博物館

 

二樓絕大多數的空間讓這間塌塌米舖成的休息室佔去

泡完湯,你可以選擇在這邊休息,或點份美味的熱食在這裡享用

通風的設計,正好讓泡得頭昏腦脹的自己適時休息一會兒

要注意的是,不要踩踏拉門的軌道,因為維修不易

這區塌塌米只在週二~週五開放,週六、日因人潮較多不開放

 

北投溫泉博物館

 

走下一道柱頭也蠻漂亮的樓梯,準備去一樓的浴場參觀囉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

 

從一樓看去又是不同的風景,天色開始晚了,浴場出現不同的氛圍

 

北投溫泉博物館

 

這個就是號稱東南亞最大的浴池......不是啦!!!!! 

除了大浴場外,還有這種小小的泡湯池

畢竟當時只有男人才能進大浴場,女人只好泡這種小泡湯池囉!

雖不似露天的360°都可以看到美景,但室內的做成這樣也不錯啦

 

北投溫泉博物館

 

浴池的踏階上寫著「請踩踏入池」,一起來感受當年泡湯的氣氛吧

三三兩兩坐在浴池裡,整間浴場瀰漫一股淡淡的硫磺味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心滿意足的表情

 

北投溫泉博物館

 

溫泉博物館一樓的設計很有趣,幾乎可以從這邊的窗戶望過一整排看到對面那扇窗

也許是因為這樣,當時也不需要空調就可以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吧

 

北投溫泉博物館

 

羅馬式的拱廊,這棟房子真的融合很多不同風格

但這拱廊也讓整個浴場看起來更為高貴

 

北投溫泉博物館

 

地板的六角形磁磚也是維持原先的模樣下去做修復

 

北投溫泉博物館

 

拱廊的窗戶,設有繽紛的彩繪玻璃

目前看到的彩繪玻璃是當時修復時,按照當地居民的記憶、照片的輔助做複製

原來的玻璃因為長期無人管理、荒廢於此,被人拔走了 = ="

 

北投溫泉博物館

 

瑰麗的色彩,印象式的風格,為溫泉博物館添上一絲靈氣

 

北投溫泉博物館

 

這座才是正牌的東南亞最大浴池啦!一次進去二十幾個應該不是問題

這時阿弘先生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為什麼要做成有坡度的呢?應該也可以做成像一般浴池那種兩層式可以坐著的吧?

嗯......請問是為什麼呢?

不曉得為什麼浴池內還是有積水,看起來有些髒髒的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

 

另個角度看浴池,昏黃的燈光看起來是不同的場景

整個浴場更有立體感了

 

北投溫泉博物館

 

一樓還有幾個特展室,其中一個是介紹北投特有的「北投石」

目前北投石幾乎挖不到了,只能在溫泉博物館看到

 

北投溫泉博物館

 

浴場有一面牆的牆腳留有一排的孔洞,猜猜是拿來做什麼的?

有人一定會說是溫泉的出水孔 XD

答案是:當時整修時,為了注入防潮藥水所開鑿的孔洞

而這面牆原本也不是這個顏色,從磁磚與磁磚的縫隙間可以窺知一二

 

北投溫泉博物館

 

走出溫泉博物館,一位老人在旁邊的亭子吹著尺八(?)

蒼涼的樂音似乎格外搭配黃昏的溫泉博物館啊...

不過後來再去就沒看見這位老人了

 

北投溫泉博物館

 

一旁的小亭子不曉得是原先就有的還是新建的

原本黑漆漆的屋瓦也爬滿一身的綠

 

北投溫泉博物館

 

現今溫泉博物館的四周都是現代化建築,看起來有些突兀

但溫泉博物館還是沉著的、靜靜散發著它的歲月感和特別的味道

若帶外地友人或外國遊客來北投,相信溫泉博物館是不能錯過的一站

 

北投梅庭

 

逛完北投溫泉博物館,再往上走一些些,經過公共露天溫泉,來到2010年開放的「梅庭」

門口兩側的題字,為監察之父、當代草聖--于右任先生所題

目前尚未成為市定古蹟,僅為歷史建築

 

北投梅庭

 

梅庭建於1930年代,實際的年月無法得知

當時日本人為了解決來台人員住宿問題,在台灣蓋了不少日式宿舍群及相關建築

梅庭特殊的地方在於,因為北投本身有硫磺氣,還有台灣的氣候與日本有差異

再加上當時戰爭、開墾…等等因素,當初興建時就因應這些特點做了一些改良

除供住宿外,梅庭建築本身還有地下避難室,還可以通往旁邊的防空壕

圍牆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梅庭地勢又比溫泉博物館高上一些

因此圍牆上會開一些可以架機關槍的孔洞,具有防禦的功能

(聽到這邊,為什麼總覺得當時日本人住得很不安穩的樣子 XD)

 

北投梅庭

 

大片大片的木造落地窗,為室內提供明亮的光源

縱使坐在屋外的簷廊下,也是相當舒服

 

北投梅庭

 

裡面一樣要換拖鞋才能進入,館方人員也是認真在消毒

一開始大家還以為要門票才能進去,館方人員得不停跟大家說明大家才敢進來 囧"

下午就坐在這裡欣賞窗外的美景吧,尤其是特別舖服的座椅啊...

 

北投梅庭

 

牆面上,掛的是于右任的作品

為什麼梅庭會有于右任的題字和作品?

因為梅庭是于若任「三避之處」,避什麼?避暑、避壽、避關說

這麼一代大師也在此渡過許多時光,當時梅庭也成為文人雅客聚集的場所

 

北投梅庭

 

慈祥的爸爸帶著溫柔的眼神看著天真好動的女兒......(誤)

這張照片的重點是房間樑柱的高度啦!

阿弘先生站著就剛剛好頂到上頭的橫樑

梅庭雖然是和洋合併,但在「和」的部份仍非常注重本身的細節

像這裡的橫樑高度大約在180公分左右,扣掉下方舖木地板的話約170~175公分

據說是因為日本人比較......嗯你知道的 (  ̄ c ̄)y▂ξ

梅庭的建材也相當講究,就連牆壁最內層的牆板都是用檜木製成

 

北投梅庭

 

梅庭其實是兩層樓建築,但一樓目前做為辦公室不開放,實為可惜

因此能參觀的區域就受限了,雖然庭院也不小

二樓還有一個小小的房間,以前是用來泡湯的哦!

現在浴池已被拆除,擺上一張小小的茶桌,一旁有幾本書可以拿來看看

只是不太透風,空調又進不來,所以有些悶就是了

 

北投梅庭

 

當時整修時所留的標記,避免拆下來就忘了擺哪邊

 

北投梅庭

 

其實忘了這個架子的用途,它是有用處的

 

北投梅庭

 

這間是書房,裡面擺有書桌和窗邊的椅子

書房內有許多于右任的作品,不過是電腦輸出......

老實說啊,于右任的草書真的好美、好有力,難怪被喻為當代草聖

最常看到的作品大概是,台灣電力公司的名字

台電那一串名字就是出自于右任之手哦!

 

 

【于右任與梅庭】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右任,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于右任先生是近代廣受景仰的典範人物。他曾參加同盟會推翻滿清,創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報、民立報等,被譽為現代新聞記者之父。他是擔任長江大都督、陝西靖國總君令至協助北伐統一全國的軍事家,也是創辦復旦公學、中國公學、上海大學與西北農業大學的教育家。

  于右任先生除擔任民國首任交通次長、民國政府委員、審計院長外,自1931年監察院成立出任院長、戮力建立監察制度,被尊為「監察之父」。

  于右任先生是位大詩人,被尊為當代放翁。他竭力購藏北碑、草帖,是位保存文化的貢獻者。他在草書上的成就卓越非凡,創立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他以八十六歲高齡病逝於台北,墓園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百拉卡公路旁。

                    -取自梅庭簡介

 

 

 

【北投溫泉博物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2號

電話:02-28939981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9:00~17:00(週一、國定假日休館)

官方網站:http://beitoumuseum.taipei.gov.tw

 

 

【梅庭】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6號

電話:02-28972647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9:00~17:00(週一、國定假日休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內有餓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