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看完落落長又讓人頭昏眼花的影片,該進入正題了
怎麼做?
其實這也是幾年前從板上看來的一個東西,叫做「蒙太奇」
原本指的是一種影片、影像的呈現手法
沒想到也可以用來做這種小圖拼貼成大圖的東西哦!
若再結合幾種軟體,就可以達到影片的樣子啦
第一個先來說說軟體的部份
這次用了三種軟體來處理,Photoshop(影像)、Foto-Mosaik-Edda(蒙太奇)、Premiere(影片)
Photoshop和Premiere純粹是使用習慣,你也可以選擇其他的影像、影片處理軟體
那為什麼會用「Foto-Mosaik-Edda」、而不是板上大部份的人使用的「PhotoMontage」
其實一開始我也是用PhotoMontage,但後來發現PhotoMontage會去調整照片的顏色
雖然可以選擇不調整,但不調整的後果就是慘不忍睹......
最後抓了Foto-Mosaik-Edda回來比較一下,雖然Foto-Mosaik-Edda的效果不如PhotoMontage好
但至少可以保持照片的原汁原味又能得到不錯的蒙太奇照片
這部份就看個人囉!
接著先小小介紹Foto-Mosaik-Edda這個軟體吧
【第一段 Foto-Mosaik-Edda教學】
至官方網站下載後,打開軟體
跑出「Ok」的按鈕前,會有倒數,不用理它
倒數完就可以按Ok啟動了
進入主畫面後會出現下列四個主要按鈕
1.:建立圖片資料庫
2.:製造新圖片
3.:訂製海報(向官方)
4.:軟體設定
若你是第一次使用這套軟體,就要先從「1.建立圖片資料庫」開始囉!
按下「1.建立圖片資料庫後」,跳到此頁面
1.建立新資料庫:可自行建立數個資料庫,並幫資料庫命名
你可以把所有需要的圖檔加在同一個資料庫,也可以分數筆不同的資料庫
2.使用現有資料庫:若你已經有設好的資料庫,點進去後可以再增加新照片進去
3.編輯資料庫:只可刪除整個資料庫或刪除資料庫裡的照片
點選「1.建立新資料庫」後,進入此頁面
1.:選擇你要丟到資料庫的照片所在資料夾
2.:資料庫裡的照片解析度(品質)要多好,當然是越大越好,但在運算的過程越吃力!
3.:預覽你的照片,建議不要開,降低系統負荷
OK後按「Start」,進入下一步
1.Open:選擇你的蒙太奇圖檔的原始檔案,這次拿鳳凰花做示範
其實越花、越複雜的圖片做出來會越好看
因為你總不可能照片都是同一色系例如黑色、綠色、紅色之類的
若圖片越花俏,等下算出來的蒙太奇裡就不會常有重覆的照片哦!
2.Close:完成的蒙太奇存檔位址、檔名
以上選好後按「Next」
選擇你要用的資料庫,因為這邊只有一個,選起來就OK囉
選好按「Next」進入下一步
這個步驟就要注意一點了,因為會影響等下做出來的蒙太奇品質
1.蒙太奇內含照片張數:數字越大圖片越細,因為每張圖片都會變比較小張
就跟馬賽克磁磚拼貼一樣
同樣一張牆你用1000塊大磁磚和5000塊小磁磚拼出來的細緻度就是不一樣
2.蒙太奇的照片比例:指的是每一張小照片是用4:3、3:4或1:1
就像用800*600或是600*800或是600*600的照片來拼湊你的蒙太奇
這會牽涉到第二段的修圖部份,若有興趣請記得看第二段
這邊我們先選擇4:3的照片(大部份的照片都是4:3)
若你的照片很不幸的不是4:3,軟體很貼心的會幫你做裁切的動作
至於切到哪邊,就不是你可以決定的!
3.照片解析度:指的是每張小照片的解析度,若你只是要輸出一般海報大小就不用設太高
因為這會影響電腦運算的速度和檔案的大小
4.蒙太奇尺寸:運算完的蒙太奇圖檔要什麼size,就從這邊選囉!
1.照片使用次數:指的是同一張照片在這個蒙太奇裡最多可被用到幾次?
若以剛才設定6000張來說,你的素材有1000張
那這邊就可以設定6次
當然原始照片越多越好,總沒人希望照片不停的重覆吧?
2.使用每張照片:有時素材乘以照片使用次數大於總張數時
就會有些照片成了漏網之魚
所以建議這個選項可以勾起來,以確保所有照片都榜上有名哦!
3.避免照片相鄰:若照片使用次數大於1才會用到此選項
就是為了避免同樣的照片因蒙太奇圖檔所需而被排在相鄰的位置
4.透明度:透明度越大,蒙太奇會越接近原始圖檔
以這張圖為例,透明度設0%
軟體會幫你把圖算好,但就真的是按照你的設定
若把透明度設為60%呢?則會變成這樣
這就類似PhotoMontage會幫你調整顏色的功能
只是Foto-Mosaik-Edda是利用透明度的功能
就很像把剛剛第一張圖改成透明度60%,然後在第一張圖的下面墊一張下方的原始檔
相信很多人不想讓自己一張一張的小照片變成有點透明的感覺
沒關係,在第三段會跟大家說一個小小的方法,雖然不是真正有效
但相片大致上還可以維持接近原本的樣子
所有的東西設定好了之後,就讓它慢慢跑吧!
因為它是很認真的在幫你做運算,跟PhotoMontage不太一樣
會比較花時間一些,慢慢等吧~
算完的圖會在旁邊讓你預覽,也可以利用Zoomview的功能看一下細部的部份
若沒有問題就按「Close」關閉軟體,或按「Beginning」做下一張圖囉!
以上,為Foto-Mosaik-Edda的使用小介紹
接著一起看圖片的部份......
【第二段 調整、修圖】
這一段對某部份比較龜毛、吹毛吹疪、要求完美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第一段所說的,當你在Foto-Mosaik-Edda的照片比例選擇非原本照片的比例時
Foto-Mosaik-Edda會相當貼心的幫你把照片裁切至合乎設定
所以......總不會有人希望帥氣的臉或水汪汪的電眼活生生被切一半吧...
以下用Photoshop做個簡單的小小示範
就以屎萊姆的照片為例吧 XD
當你選完所需的照片時,就是痛苦的開始......
總要把照片修得漂漂亮亮、加上合乎Foto-Mosaik-Edda照片比例的要求
若你只有幾百張照片,恭禧你很快就會做完了
若你跟我一樣,有千張以上的照片要修
那給你個建議吧,挑一張好的電腦椅,因為你會坐在電腦前面很久很久......
廢話不多說,請先打開第一張要修改的圖
首先要先裁切照片,選出你要的範圍,以下示範皆是Photoshop
1.按下左手邊工具箱的「裁切」,或按Ctrl + C
2.按下裁切工具後,上方會出現一排內容,此處以蒙太奇小照片比例1:1來示範,寬度和高度皆設800 px
3.因為要沖洗(或輸出),建議旁邊的解析度設為300像素
4.按Enter,完成設定
因為已經設好長寬的像素,所以不管你怎麼拉都會是1:1的裁切框
將你要的範圍框起來,按下Enter完成裁切
建議:若你的照片原始像素只有1024*768,則要注意裁切的範圍
例如同樣800px*800px的裁切框,只選兔子的頭就會有問題
可能裁切出來的照片會是模糊的(就像硬把一張剛剛好的畫給拉大一樣)
接著此動作可有可無,因為現在相機的功能實在太強大,照片不管怎麼拍怎麼美
有鑑於本人拍照技術就像看到鬼......還是稍微調一下下好了
上方功能列的「影像」→「調整」→「曲線」,或按Ctrl + M
叫出曲線的視窗後,原本中間那條線是呈現45°的直線
我很懶,通常只拉兩個點
上面的點往上拉,下面的點往下拉,可以調整照片的對比及明亮度
拉這兩個點大概就可以有不錯的效果,除非白平衡嚴重亂跑......
或著你也可以用調整功能表裡面的其他功能去做調整(亮度/對比、色階、色相/飽和度、色彩平衡)
左邊為原始圖檔,右邊為調整過曲線的
應該有差吧?
屎萊姆變得更加帥氣了哦哈哈哈哈哈
這樣一個小小的步驟就可以完成圖檔的小小美化了
最後要存檔前,「影像」→「影像尺寸」,檢查一下像素尺寸和解析度是否無誤
若一切OK就存檔囉!
品質的部份可以選「12」,最佳的品質較為保險
【第三段 批次處理】
在第一段有提到Foto-Mosaik-Edda做出來的照片比較沒辦法完全接近原始圖檔
(在透明度設為0%的情況下)
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利用Photoshop的一個功能--「批次處理」來做一個小小的修改
就以剛剛做出來的這張圖為範例吧,是不是覺得顏色很暗淡呢?
(資料庫的照片不夠多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這時我們就利用第二段提到的「曲線」來做個小小的修正吧!
請先將你做完的蒙太奇在Photoshop裡面打開
上面功能列的「視窗」→「動作」,或按Alt+F9
按完後會出現右手邊那個小小的窗格,下方有一排工具,點一下「新增組合」的圖示
新增組合的名稱可以任選,你記得就好,這裡用「組合 1」
新增完組合後,再回到右手邊小小的窗格,「新增組合」旁有另一個「新增動作」的圖示
點進去後新增一個叫「動作 1」的動作(名稱亦可任選)
新增完動作,會發現窗格下方的工具有一顆像開始錄影的圖示像是被按下去了
這時Photoshop就開始紀錄接下來你的每一個動作
接著一樣利用「影像」→「調整」→「曲線」,或按Ctrl + M叫出曲線視窗
一樣拉兩個點調整圖片的對比及明暗度(或用調整功能表的其他功能)
確定後存檔、關掉檔案
這時就完成一個修圖的動作了,請按一下錄音圖示旁的「停止」圖示
如此一來Photoshop就把你剛剛修圖的動作記下來的(連曲線調整的角度都記下來了)
「檔案」→「自動」→「批次處理」
打開批次處理的視窗,接著準備做大量的修圖囉
1.:選擇你要使用的步驟,剛剛是用「組合 1」的「動作 1」來錄製我的動作,所以選這兩個
2.:檔案來源,要修改的是所有當成蒙太奇的小照片,所以選擇小照片的資料夾
3.:可以選擇另存新檔,但我的做法是另外把小照片的資料夾複製一個出來,修改新的這個資料夾、並做存檔的動作
這樣如果後來覺得照片修的不妥,才有原來的檔案哦!
接著按「確定」,Photoshop就會開始像跳針一樣幫你把所有的小照片套用上剛才曲線的數值並存檔
你就不用再一張一張修囉!
只是經過這個動作,也許有些小照片會變得過亮
基本上還是維持在可以見人的樣子
以上!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可有可無的
就看你個人的需求去應用囉!
但別忘了,要做完第二段才能把照片丟到Foto-Mosaik-Edda做成資料庫!
【第四段 照片後製】
經過了以上重重的手續,恭禧你拿到漂亮的蒙太奇一張!
這時如果你還要繼續像我一樣瘋狂,那就請你繼續看吧~
因為Foto-Mosaik-Edda提供的尺寸沒有我要的
加上個人希望每張小照片都能像1吋或2吋照片一樣,屆時還可以拿來再利用
所以我選擇再把蒙太奇的照片再切割成4*6的照片,每張4*6裡面有4*4=16張小照片
至於要什麼尺寸、怎麼組合都看個人,只是4*6比較符合我的需求
接著就是眼睛脫窗的開始......
在Photoshop裡將你完成的蒙太奇圖檔打開
「檢視」→「尺標」,或按Ctrl + R,將Photoshop的尺標功能打開
以4張照片為一個單位,用參考線隔出每一張4*6照片的大小
(用游標按著尺標往下或往右拉即可拉出參考線)
自己想辦法幫每一個格子編號,像我就是0101、0102、0103~0119、0201~0219,以此類推
這樣比較不會亂掉
畫完參考線,開新檔案,以我的例子來說就是開橫向的4*6照片
記得解析度要設300像素!
接著就是對照蒙太奇,把每一格的每一張照片拼上去......
(Photoshop可直接從資料夾的視窗將照片拉進去再按Enter即可)
知道為什麼眼睛會脫窗了吧
照片少還好應付,照片一多哦...齁齁齁~
這時就有人會問,咦~我的照片是800*600,但是把照片脫拖進去後,照片比這個還大耶?
傻孩子,請自己算完自己要的比例、尺寸後再利用批次處理一次解決吧!
(可跟第三段的曲線修圖一起進行,修完曲線、尺寸後再按停止錄影)
另外提醒大家將一個東西打開,會有助於照片的排列
「檢視」→「靠齊至」→「圖層」、「文件邊界」都打勾
另外「檢視」功能表的「靠齊」也打勾
Photoshop就會像磁鐵一樣讓你比較好把照片做排列
排列完請存成psd檔,這樣如果有發現要改的才不用重排
最後整個做完再利用批次處理另存成jpg或tiff檔就OK了
算完所有的檔案、確認無誤後就拿去相館沖洗吧!
沖洗完你就會得到一大疊賞巴掌可以賞到飛出去的照片
(4*6相片高雄參考價$3~5,若有興趣可以再問是在哪洗的,柯達相紙 + 柯達藥水)
拿回來後,你也可以就開始做牆面的拼貼了
或著也可以像我再用迷你裁紙機把一張4*6的照片裁成4條
(裁紙機可以搜尋「歐菲士」的KW3931迷你裁紙機)
這次用的是文具行賣的4mm*4mm小泡棉,比較不傷相紙、但很愛牆壁的一款泡棉
(害我現在完全不想動牆上的照片 囧...)
貼法就看人了,當你要開始貼時,請準備好相機和腳架
我的相機可以設定「間距攝影」,就是可以自動每隔N秒拍一張照片
或你也可以借比較高級的攝影機,有些可能有類似間隔攝影的功能
也是每隔N秒N分自動拍攝N秒的影片,這個的效果會比較好,但我借不到 /_____\
若都沒有,沒關係,每貼完一張拍1~2張就可以了
只是你的相機電池可能隨時都在充電狀態,兩顆輪流用
貼完拍完、丟到電腦裡
同樣也可以利用Photoshop做照片的曲線批次處理,因為像我就是晚上作業...
所以多少來說照片都有些偏暗的情況
處理完,就是丟到影片剪輯軟體囉!
至於影片剪輯軟體......可以自己找找看,我是用Premiere作業
若有需要再貼簡易的介紹吧!相信以上這些介紹就夠囉~
有問題歡迎留言,或有更好的作法也可以跟我說 XD
Foto-Mosaik-Edda免費下載:http://www.sixdots.de/mosaik/en/download.php